新笔趣阁 > 网游小说 > 细说大唐大全 > 第69章 第69章

第69章 第69章

第(1/2)页

10平息叛乱

        宝应二年(公元763年)正月,史朝义自缢而死,“安史之乱”得以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(1)史思明降而复叛

        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十月,肃宗朝廷收复了沦陷两年之久的长安、洛阳二京,把安庆绪和史思明残余势力赶回河北老巢,叛军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基本解除了,平叛的战争暂时结束。

        安庆绪带着残兵败将退到邺郡,于是改邺郡为安成府,改年号为天成。而此时跟随他的部队只有骑兵三百人,步兵不到一千人,其他部将如阿史那承庆等都分别逃向常山、赵郡、范阳等地。十天之内,蔡希德才从上党,田承嗣从颍川,武令从南阳,各自带领自己的兵马投奔到邺郡。安庆绪重新在河北各地招兵买马,积蓄实力,很快已经有六万兵马,军队实力又一次积聚起来。但是在安庆绪军队内部不稳定的因素正慢慢滋生。由于安庆绪昏庸无能,不理政事,使得另一主将史思明不能服气。史思明被安庆绪封为妫川王、范阳节度使,占有叛军从两京及各地掳掠运来的大量物资财货,开始不听安庆绪的调遣。与安庆绪北逃的同时,其将李归仁带领精兵同罗数万人败退到范阳,史思明乘机将他们收编,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。安庆绪忌恨史思明兵强,于是派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前往范阳去征调史思明的部队,并让他们暗中消灭史思明。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对史思明说:“史大夫你位高权重,你身旁的人都慑于你的权威,在你面前不敢说真话,而我愿意冒生命危险向你进言。”史思明听后说:“你打算说什么呢?”耿仁智说:“大夫你之所以为安氏这么效力,是为他们的权势所迫。而现在唐朝兴旺发达,天子也重仁义,善待贤明之辈,你如果能够率领部下的将士归服朝廷,就会转危为安。”裨将乌承也劝史思明说:“现在唐朝兴复,而安庆绪就好比树叶上的一滴露水,长久不了。大夫你为何要与他同归于尽呢?如果现在你归顺朝廷,效忠皇帝,就可以很容易地洗刷掉以前背叛朝廷的罪名。”史思明认为他们说得很对。

        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带领五千精锐骑兵护卫,到达范阳,史思明率领全部兵众数万人去相迎。相距一里多路时,史思明派人对阿史那承庆等人说:“相公与大王远道而来,范阳的将士们感到十分宽慰,可是范阳军处在边远地区,胆小怕事,很惧怕你们强大的军队,不敢前来迎接你们的军队,希望你们的士兵能把刀剑弓箭这些武器收起来,让范阳军队安心来迎接你们。”阿史那承庆等人表示同意。史思明带领阿史那承庆到内厅中饮酒作乐,另派人收缴了他部下的兵器,给阿史那承庆部队的士兵发送钱粮,叫他们回到故乡去,愿意留下来效力的,大加赏赐,然后分配到自己部队的各营中。第二天,史思明便囚禁了阿史那承庆等人,然后派自己的部将窦子昂上书给皇帝,率自己所辖的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,并命令部将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也率领自己的部众及辖地来归降。二十二日,窦子昂到达京师。肃宗对史思明率领部下归顺朝廷的表现非常满意,就封史思明为归义王、范阳节度使,对史思明的七个儿子也各授官职。肃宗又派宦官李思敬与朝官乌承恩前往范阳安抚史思明,让他率领部下将士去征讨安庆绪。

        对史思明的归降,朝臣多持怀疑态度。河南节度使张镐就曾直言上书,说史思明为人狡诈,早有篡位之心,心狠手辣,千万不要给这种人以重权。但当时肃宗非常宠信史思明,对这些猜疑丝毫都不相信。大将李光弼也认为史思明还会再次反叛,对他应早早提防,建议肃宗任命与史氏有私交的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,赐阿史那承庆免罪的铁券,让二人暗中图谋史思明。

        乌承恩之父乌知义曾是平卢军使,对史思明有恩,所以史氏与其子关系也很融洽,当初乌承恩也极力劝说史氏归顺。此次乌承恩领了朝命前去范阳,而暗地却展开了调查,经常用钱财来笼络人心,还派人男扮女装进入史思明的军营中以色相引诱来获取情报。有人将此密告史思明,他将信将疑。这时正好乌承恩与李思敬到河北慰问将士,史思明决定查个水落石出。他把乌承恩留在府中,事先在床下埋伏了两个士兵,然后让在范阳的乌承恩之子去探望其父。深夜,乌承恩把自己领受朝命,铲除史思明的计划统统告诉儿子。躲在床下埋伏已久的士兵听到后大声呼喊,跳了出来,将乌承恩父子俩抓住。史思明震怒不已,大骂不止,乌承恩供出主谋是李光弼。史思明杀了乌承恩父子,连坐者有二百余人,又扣押了李思敬,上表喊冤。肃宗只好使人去慰抚史思明,说明进行暗中调查都是乌承恩的主意,责任全在乌承恩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在这时,唐廷斩杀了投降叛军的朝臣,这一消息传到范阳,史思明趁机煽动将士说:“□□烈等人身为宰相,皆朝廷大臣,太上皇(唐玄宗)不顾他们的死活,跑到蜀地避难,这些以前的朝中大臣到现在都还难逃一死,更何况像我们这些跟随安禄山造反的人呢?”诸将听了心中惴惴不安,纷纷请求史氏上表杀李光弼,史思明部就再次反叛了。

        (2)征讨安庆绪

        唐廷这时正组织人马征讨安庆绪。安庆绪刚到邺郡时,虽然各种势力分崩离析,内部混乱不团结,但还占据着七郡六十余城,军资物品众多。但安庆绪不理政事,热中于大兴土木,修造宫殿庭台,只知享乐。他的大臣高尚与张通儒等人又因争权不和,政令不通。大将蔡希德有才略,所率领的部队精锐无比,但是由于他性格刚直不阿,经常说话毫无顾忌,结果张通儒就向安庆绪进谗言,将蔡希德杀死,蔡希德部下数千人都离军而逃,诸将也怨怒不肯卖力。安庆绪又任命崔乾为天下兵马使,总揽兵权。崔刚愎自用,嗜杀成性,士卒都不愿替他卖命。

        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九月,肃宗命朔方郭子仪、淮西鲁炅、兴平李奂、滑濮许叔冀、北庭李嗣业、郑蔡季广琛、河南崔光远七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,共率领二十万兵马的军队讨伐安庆绪,又命河东李光弼、关内泽潞王思礼二节度使率领其兵众助战。各方势力共同作战,需要相互协调,配合默契,因此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统帅。但是肃宗却以郭子仪、李光弼皆为元勋,不能相互统帅为由,不置元帅,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,监督各路节度使。让一个不懂军事的宦官握有全权进行指挥,预示着这场大战要以失败而告终。

        十月,郭子仪率兵从卫州汲县杏园渡过黄河,东抵获嘉,击败叛军安太清,杀敌四千,俘虏五百。安太清退兵死守卫州,而郭子仪率兵前进,将安太清的部队团团围住,到了初七,就派使者回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。鲁炅从阳武渡过黄河,季广琛、崔光远从酸枣渡过黄河,和李嗣业部队共同到卫州与郭子仪会合。安庆绪将邺中总共七万的军队调遣过来救援卫州,将兵力分为三股部队,崔乾率领上军,田承嗣率领下军,安庆绪亲自率领中军。郭子仪命令善射手三千埋伏于军营垒墙的后面,命令他们说:“我如果领兵退,叛军突然追击,那时你们就登上垒墙,擂鼓呐喊并射击。”郭子仪与安庆绪交战,假装兵败往后撤退,叛军于是追赶,来到垒下,埋伏的箭兵一起射箭,箭支满天都是,叛军退走,郭子仪又率兵追击,安庆绪大败。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被俘虏,马上被杀掉。于是卫州被收复了。安庆绪败逃,郭子仪等率兵一直追到邺城,这时许叔冀、董秦、王思礼及何东兵马使薛兼训都领兵相继来到。安庆绪集结残余势力与官兵的军队在愁思冈决一死战,又被打败了。唐军前后杀死叛军三万,俘虏一千人。于是安庆绪被迫回邺城死守,郭子仪等率兵包围了邺城。在唐军的合围下,安庆绪没有任何办法,只得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,并以让位给他作为出兵的条件。史思明分析形势对自己有利,虽然和安庆绪有间隙,但毕竟都是叛军之将,一条船上的人,于是立即调发十三万范阳兵救邺。但在唐军合围下,他不敢轻举妄动,先遣李归仁带一万步骑驻扎在邺城之北六十里外的滏阳观望,遥为救邺的声势。接着,史思明将救兵分为三部,一出邢、,一出冀、贝,一从洹水接近魏州,从邺城的北部和东部对唐军形成包围之势,并趁唐军立足未稳,攻陷魏州,杀唐兵三万。

        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正月初一,史思明于魏州城北修筑祭坛,祭天称王,自称大圣燕王,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。李光弼说:“史思明攻占魏州后,按兵不动,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我们,然后趁我们麻痹大意之机突然用精兵来袭击我们。请让我和朔方军联兵进逼魏州城,向史思明挑战,史思明考虑到嘉山之败的经验,必定不敢轻易应战。这样耗下去,打持久战,我们就能够收复邺城。如果安庆绪败死,史思明就会失去号召力,难以号令叛军。”然而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宦官鱼朝恩却认为这样做不妥,本来很好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子仪等节度使包围邺城自冬历夏,历时半年之久,唐军层层筑垒,重重穿堑,又决开漳水灌城。邺城于是旦夕不保,城内早已没有粮食供应了,甚至一鼠值钱四千。然而由于唐军无统帅,进退不一,致使久围不下,镇西节度使李嗣业中流矢而死,唐朝的军队已经财力枯竭,粮食耗尽,军中人心思变,上下也分崩离析,已有解体之忧。

        (3)李光弼代郭子仪

        史思明见时机成熟,才率领军队从魏州进军邺城,命令诸将在离邺城五十里处扎营,每个营中击鼓三百面,依靠其声势支援安庆绪的部队,威胁官军。史思明又从每个营中挑选精锐骑兵五百,每天到城下掳掠,官军如果出来交战,这些骑兵就四下逃散,回到各自的军营中。这样官军各路的人马牛车每天都有损失,甚至采集柴火都很艰难。官军白天防备,叛军骑兵就在夜里来骚扰;如果夜里防备,叛军则白天骚扰。当时天下饥荒,军队所食用的军粮都是从南边的江、淮地区和西边的弁州、汾州地区运来的,舟车相继不断。于是史思明派壮士窃取官军的服装和号令,督促运粮者,斥责他们缓慢,任意杀戮,使得负责转运的人非常害怕官军。他们又在运送粮饷船车聚集的地方,偷偷放火焚烧,聚散无常,他们自己倒是能相互识别出来,但巡逻的官兵却是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,怎么也抓不到,也侦察不出行迹。因此官军缺乏粮食,人心不稳。史思明于是率领大军径直兵临城下,与官军很快就要决战。

        三月初六,唐军步骑数十万列于滏水之北,史思明亲自挂帅领五万精兵和唐军对抗。唐兵刚开始以为是敌人游兵,并未在意。史思明却不顾众多的唐兵,带兵猛冲。李光弼、王思礼、许叔冀、鲁炅部队与敌人交上了锋。双方实力相当,拼了个你死我活。稍后的郭子仪正欲布阵助战,突然刮起一阵狂风,飞沙走石,天地顿时昏暗一片,伸手不见五指。两军皆大吃一惊,再也无心恋战。唐朝军队往南溃逃,史思明的叛军向北方逃散。辎重武器散落一地。郭子仪朔方兵原有战马万匹,在溃退后只剩下三千,器械也大多遗弃。到达河阳,郭子仪打算坚守河阳城,因部队相互之间惊扰,又逃向缺门。这时部将都陆续赶到,点检人马,才有几万,大家商议后决定放弃东京,将军队撤退守住蒲州、陕州。都虞侯张用济说:“蒲州和陕州连年饥荒,不如坚守河阳,史思明的部队假如前来攻打,我们就尽全力死守河阳。”郭子仪听从了。唐军刚刚部署完,敌将周挚就引兵而至,见唐军已早有防范,只好退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史思明得知官军败退,从沙河整顿兵马,还军邺城南面。安庆绪得到了郭子仪军队败退时尚在营中的粮食,有六十七万石,于是就与孙孝哲、崔乾等策划关闭城门不让史思明进入。这时各位将领说:“我们现在怎么能够背叛史王呢!”而史思明既不和安庆绪互相告知彼此的情况,也不南下追击官军,只是每天在军中宴请士卒。张通儒、高尚等对安庆绪说:“史王远道而来,并率兵救我们于危难之际,我们应该知恩图报,去感谢他才对。”安庆绪说:“随你们去吧。”史思明见到张通儒、高尚等,多加赏赐,让他们回去。过了三天,安庆绪还不来。于是史思明秘密地把安太清召来,指派他去诱骗安庆绪,安庆绪无计可施,于是派安太清向史思明上表称臣,并说等史思明安顿好部队入城后,就向史思明交出皇帝玉玺。史思明看了表书说:“何必如此呢!”并把表书拿出来让将士们看,将士们都呼喊万岁。因此史思明就亲手写信安慰安庆绪,并不要求安庆绪称臣,只是说:“愿与你成为兄弟,互相帮助。我们之间地位平等,鼎足而立,这还说得过去;如果你向我称臣,我实在是不敢当。”并把表书封缄后还给安庆绪。安庆绪十分高兴,于是希望能和史思明歃血结盟,结为兄弟,史思明答应了。于是安庆绪带领三百名骑兵来到史思明军营中,史思明命令士卒全副武装防备安庆绪,然后领着安庆绪和他的几个弟弟进入庭中。安庆绪叩头再拜说:“作为臣下我平庸无能,丧失了东西二京,并陷于重兵包围之中,没料到大王看在我父亲太上皇的情分上,从远处来救援,让我能从危险的境地中转危为安,你对我的恩情就像海水那样深,终生难以报答。”史思明忽然大怒说:“丢失两京,又算得了什么。你身为人子,杀父篡位,天地所不容。我是替太上皇讨伐你这个逆贼,怎么会让你讨好的假话欺骗呢!”当即命令左右的人把安庆绪连同他的四个弟弟以及高尚、孙孝哲、崔乾等杀掉。张通儒、李庭望等人都被授以官职。随后史思明整理军备,入主邺城,收编了安庆绪的兵马,把府库中的财物分赏给将士,安庆绪原先所占据的州、县以及兵马全归史思明所有。史思明又派安太清率兵五千攻取怀州,于是留安太清镇守怀州。史思明原本打算率领兵马将自己的势力向西发展,但是想到自己的后方还不是很稳定,因此他就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留下来镇守相州,而他自己则班师返回范阳。不久,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,改元顺天。立妻辛氏为皇后,史朝义为怀王,周挚为相,李归仁为将,改范阳为燕京。

        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才能,对郭子仪怀有成见,于是把滏水之战失败的原因推在郭子仪身上。七月,肃宗召郭子仪还京,以李光弼代为朔方节度使、兵马元帅。郭子仪宽厚服众,李光弼则治军严整,朔方将士皆怀念郭子仪的宽厚而忌惮李光弼之威严。他们都不希望郭子仪离开,于是要求中使,希望他能够想办法留住郭子仪。屯驻河阳的左厢兵马使张用济与诸将商议,想率精兵突入东京,驱逐李光弼而迎郭子仪,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和右武锋使康元宝表示反对。李光弼带数千骑东出汜水,张用济单骑来迎,结果被李光弼以他来晚了为借口杀死,由李光弼的部将辛京杲代领其众。仆固怀恩因有五百骑兵陪同前往而幸免于难。朔方兵纷纷离散,仅剩两万人。不久,李光弼又被任命为幽州长史、河北节度使,命他收复河北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九月,史思明让史朝清留守范阳,而其他各郡的太守各自率领三千兵马和他一起去攻打河南等地。他把各路人马分为四部,令狐彰一部,从黎阳渡黄河攻打滑州,他与史朝义、周挚分别从濮阳、白皋、胡良渡河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穿书:七零年代娇俏女 神话复苏:开局九个绝色师姐 步步高升唐诚马玉婷 麒麟宝贝:邪魅总裁宠青梅纪梵希宫洺 唐朝极品家丁 逆天小魔妃 恋爱赌局 重生后侯府千金靠算卦逆袭 枪声谍影1928 开天鸿蒙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