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明柱 > 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通法规

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通法规

第(1/2)页

  古代也有交通法规,走路要按规定走,较早的走法是‘男右女左’,也就是男人和女人是不能同行的,要分两边走,男的靠右走,女的靠左走,车辆从路中间通行,这种‘男右女左’分开走的规定,叫做‘男女异路’。

  后来就靠左边走了,宋朝的时候,大理寺(最高法院)颁布了一条十分简短,只有十六个的交通法规,即贱避贵,少避长,轻避重,去避来。

  贱避贵,平头百姓见了上级领导得让路。

  少避长,年轻人见了老年人得让路。

  轻避重,空手走路的见了挑担子的得让路。

  去避来,下坡的见了上坡的得让路。

  很明显,这条交通法规只提到了让路,至于靠左走,还是靠右走,则一个字都没提,为什么没提呢,答案是根本不需要提,因为自先秦到宋朝,中国人一直都是靠左走的,早已经形成了共识。

  当年周天子驾着马车出巡,车夫会坐在前面靠右的位置,车夫坐在右边,是因为马车靠左行驶,车夫只有坐在右侧,才便于驾驶和查看路况,这样能避免跟对面驶来的马车相撞或者剐蹭。

 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天下,在全国各地大修官道,官道两边都有里程碑,当时叫做‘堠’,长途跋涉的旅客如果想看看自己走了多少里程,得查看官道左侧的堠,因为人们走路习惯靠左走。

  秦朝以降,主人迎客叫‘左迎’,也就是站在路的左边迎接客人,因为人们习惯靠左走,当客人沿着路的左边缓缓走来的时候,从主人的角度看,对方其实是从路的右边过来的,于是迎接者就在路的左边等待,双方相遇时,刚好分别站在路的两边,中间留出一块地方,既方便相对作揖,又不妨碍行人通过。

  南宋哲学家朱熹,在给小学生制定礼仪,即在写《童蒙须知》这篇启蒙读物的时候,特别写了一句跟交通法规有关的话,那就是‘凡侍长上出行,必居路之右’。

  这话是啥意思呢,就是说凡是跟着长辈和老年人一块儿出去,一定要走在他们的右侧。

  晚辈走在长辈右侧,并不是因为右侧低贱而左侧高贵,而是因为古代人习惯靠左走,当几个人并排走路的时候,最靠右的那个人最接近路中心,自然也就越危险,为了长辈和老年人的安全考虑,晚辈必须走在最右侧保护他们,这跟后世男女朋友出门,男人要走在左侧,靠机动车道的一边,以此来保护女朋友,是一样一样的。

  综上所述,一言以蔽之,那就是靠左走,是中国人的老习惯,明朝的时候,人们驾车、坐轿、走路也都是靠左走的,而靠右走的新规矩,则是在清朝末年兴起来的。

  满清末年,中国搞过一段新政,新政里有一项内容是‘整饬道路’,当时满清朝廷照搬欧洲大陆的交通规则,因为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都靠右走,所以中国人也跟着开始靠右走了。

  因此才会说,李缙和赵清萘在左,那伙人在右,但其实他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奶爸的乡野悠闲人生陈青山秋寒月 灵气复苏:从核污排海开始 民国千金穿越后她翻身不做人了 去到别的星球做大哥 星河放映官【机甲】 90后的光辉岁月 斗罗:从天师府归来的霍雨浩 小公主要娇养 永远将你放心里苏诗诗裴易 神明三尺高